积极财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积极财政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面临挑战
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半年时间过去了,实践已证明,“双政策”是吹糠见米、行之有效的,将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但人们同时注意到,在“双政策”实行的进程中,也凸显一些难点,面临一些挑战。 民间资本启动迹象不明显 作为“双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宣布实行两年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而衡量这1计划是否是取得预期效果,除这些投资的进度、质量和有效性外,更加关键的在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民间投资。 综合目前各地的投资数据,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政府投资的快速增加。在全部投资增加额中,政府项目约占其中的一半。在中西部的很多省分,政府投资更是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这意味着,在政府项目投资高潮的背后,庞大的民间资本启动迹象还不明显,需要撬动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受经济前景不明朗、生产订单不足、产能普遍过剩、工业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谨慎,观望情绪相当普遍。”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在调研中均发现了这类现象。 而在更多地方,一些政府部门的观念也在客观上阻碍着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在4万亿投资计划启动前,很多地方的市政、水务、园林、环卫等公共服务部门明确表示出“欢迎民间投资加入”的善意,但随着“双政策”的实行,取得了政府投资支持的这些领域“迅速变脸”,纷纭向民间投资者关闭大门。 “这些现象暴露出,当前民间资本仍然没有很好地进入到社会生产领域中去,民间资本还没有太多赚钱的机会,这是当前白癜风能完全治好吗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必须要关注的地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指出。 实体经济更需资金支持 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信贷紧缩构成鲜明比较,充裕的信贷供给有效配合了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结束自由落体式下滑并快速企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与银行放开信贷闸门“结伴而行”的是,一度低迷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双双进入快速爬升回暖的通道。 “这说明,新增信贷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未能进入实体经济,而悄悄进入了股市、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推动了这些领域的'虚热’。”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彭兴韵指出。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遭受着信贷资金外溢的挑战。对此,人们普遍认为,在当前经济企稳回升、但基础还不够稳固,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仍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必须坚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但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资金流向的监管。 宏观政策调控凸显两难 警惕通货紧缩的说法还没有结束,最近一段,关于通胀来袭的辩论又不绝于耳。 一些经济学家大胆作出预测,说近期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理由有,5月份,整体反应世界主要商品价格动态信息的CRB指数,大幅上涨14%,创下1974年7月以来单月涨幅的新高。6月1日该指数一天上涨3.1%,创两个月来单日最大涨幅。 与此同时,他们还认为,“市场充斥如此多的资金,通货膨胀很快袭来也在情理之医治白癜风权威医院中。”国际清算银行更于日前发出警告:如果各国不能及时调解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期的全球通胀将难以避免。 最近几个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双降”的局面并未减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着落8.2%,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CPI仍在低位徘徊。5月份,CPI同比着落1.4%,环比着落0.3%;受主要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影响,P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 从上述情况,不但看不出通胀的踪影,乃至通缩的压力也并未完全消除。 不过,从通缩之说,到通胀之忧,辩论的背后体现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政策调控的两难处境。“如果收紧信贷,可能断送经济趋好迹象,但如果延续高投放,又会给远期通胀埋下伏笔,未来货币政策调控之难可想而知。”央行1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