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先后患癌其实15年前医生的一句话,
姐姐:“医生,今天我是陪妹妹来看病的。还真被您说中了,我妹也查出我这个病了……”
医生:“是妹妹吗?那让她快来吧。”
年,52岁的陈女士姐姐的后尘,成为了她姐姐主治医生的病人。其实,早在15年前,医生就预测到了这个可能性。但林女士自己却放松了警惕,来晚了。
15年前姐姐患癌,而她却把医生的预警抛之脑后
故事从年说起。那时姐姐49岁,一天,她突然在脖子上摸到一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肿大。她当时感觉这肯定不是好东西,于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情况确实很不好——卵巢癌伴淋巴结转移,已经到了晚期。
医院时,正好赶上了主治医生的查房。医生的一句话让陈女士心中一惊:“这个病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你的小妹妹也有患癌风险,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不能大意。”陈女士一家有四姐妹,她是最小的。当三姐患病时,大姐和二姐已经过了遗传性卵巢癌的高发年龄,而她当时才38岁,正处在危险期。看着三姐手术后痛苦的样子,陈女士下定决心,要听从医生的话,坚持检查,尽早预防和治疗。三姐经历了20多次的化疗,最初几年还经历了复发。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她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卵巢癌肿瘤标志物指标也基本在正常范围内。陈女士在姐姐患病后非常警惕,坚持做了几年的妇科等检查,一切正常。然而,因为生意繁忙,她觉得自己不一定会那么倒霉,后来就没有再去做检查了。然而,幸运并没有降临。陈女士在一次检查中被诊断为晚期卵巢癌。医生告诉她,她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和化疗。陈女士深深地后悔没有早点发现自己的病情,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在病床上,陈女士看着窗外的阳光,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悔恨。她感激医生告诉她关于遗传性卵巢癌的事情,让她有机会预防和治疗;她悔恨自己没有早点重视自己的健康,没有坚持定期检查。
肚子胀得吃不下东西,还以为是胃不好
一直到了年,有一次很长一段时间,陈女士经常感觉胃痛、胃胀,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确认是胃溃疡、胃窦炎,吃了一些药就没大问题了。可接下来的几年,她胃病一直反反复复,时轻时重,没有间断过。
直到年8月,陈女士感觉病情又加重了,腹胀得真的无法接受,吃一口东西或喝一口水,肚子都胀得不行。
这时,没有办法,医院去检查治疗,经医生检查后,遗憾地告诉她丈夫:她不是腹水,不是胃病,而是卵巢癌!
15年前那位医生的话,又浮现在脑海,没想到一语成谶。刚开始家里人亲人们还瞒着她,但陈女士反而比较冷静:“不用瞒着我,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有病不就是治病“实在如此,我就去找三姐主治医生看病.
尽管15年时间已过去了,但是医生对陈女士这个“比较危险的小妹妹”还是有印象。可这时说什么都已经晚了,现在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治疗。
由于陈女士的卵巢癌一直被误认为是胃病症状,确诊时已经出现了转移。手术时,林女士不仅切掉了卵巢和周围器官,肚子里面也做了“大清扫”。一部分胃、肠还有脾脏,都给切掉了。
由于手术范围实在太大,术后的痛苦不可想而知了。陈女士说,“就像一把刀插在心脏上,还来回搅动”,那种真是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怎么提早防范?
经过治疗之后,陈女士和她的姐姐三姐一起进行了深入的反思,疑惑她们两个性格乐观的人怎么会患上癌症呢?然而,关于“癌症与情绪、性格关系”的说法,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
但是,遗传和家族史这些因素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例如,如果家里有女性亲人得了卵巢癌,建议其他女性亲属都去做一个基因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他女性亲属最好也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则其他亲属无需检测。
陈女士和三姐都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们体内存在基因突变,这意味着她们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然而,陈女士仍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即使风险高,也不代表一定会得病。
虽然很多人认为“自己不会那么背”“查出来心里害怕,真不吉利”,但癌症家族史这事,真要给大家敲个警钟。尤其是下面这2种情况:有卵巢癌家族史:
如果一个女人的妈妈、姐妹或女儿得过卵巢癌,那么她患卵巢癌的风险也会增加。如果有2名近亲都得过,风险会更高。
有遗传性基因突变:
少数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会出现遗传基因突变,如BRCA基因(也是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女性,不仅乳腺癌风险高,患卵巢癌的风险也很高。
(BRC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BRCA1、BRCA2、RAD51C、BRIP1等至少10种抑癌基因突变和遗传性卵巢癌有关。
那么,有家族史的女性,怎样做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呢?
根据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指南(年第1版),建议如下:如果已经查出BRCA1/2或林奇综合征基因突变,风险是很高的。生完孩子后,可考虑在35~40岁做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
比如著名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因为带有BRCA1基因突变,家族中母亲、祖母、姑妈都是因为癌症去世,所以选择了预防性切除双乳和卵巢。但这个手术比较积极,也有一定的风险,比如会让女性提早绝经,由于缺乏雌激素分泌导致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等问题。
(红色虚线内是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的范
对于有卵巢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家族史或查出基因突变的女性,建议从30~35岁开始,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去做检查。如果已经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不要自以为没事,一定要及时去妇科做检查!
一想到筛查的事,陈女士就非常后悔。要是之前听了医生的话,坚持做防癌检查,即使还会得卵巢癌,但肯定能早发现早治疗,也不医院,遭那么大的罪。
对于没有家族史的女性,要警惕腹胀、腹围变大,还有食欲不振、饱胀感、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如果出现腰腹部疼痛不舒服、尿频,医院看看。目前并不建议低风险、无症状的女性去做卵巢癌筛查。
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除了遗传因素,姐妹俩得癌,其实有一部分也是她们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生病前,姐妹俩一起做过几年的服装生意,经常忙得昏天黑地,早上忙起来经常顾不上吃早饭,而中午饭一直拖到下午两三点吃已经是常事了。
后来陈女士自己出来单干,人手更少了。为了怕上厕所耽误生意,连水都尽量少喝。晚上还要忙着清点库存,经常熬夜等把身体累坏了,这些做生意落下的。
生病以后,她才意识到:不保养好身体,命都快没了,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三姐患病到现在已康复了十多年了,到如今情况很不错。而陈女士虽然在年经历了一次复发,但再次hua疗以后,CA-降下来了,病情平稳了,身体也恢复得不错。
在三姐的影响和带动下,陈女士也学会了“放下”。就像三姐说的:“癌症发展到哪一期,会不会复发?这些都不要去管。相信医生,好好配合治疗,每天开开心心的就够了。”
也希望这个案例能给大家一个警告,别嫌平时那些体检、筛查麻烦,更不要讳疾忌医,说不定哪天就能救你的命!只有爱惜身体、把苗头掐灭在早期,才是最大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