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骨转移患者千里寻医,胸外科诊室秒变
约有30%-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骨转移。肺癌骨转移后,究竟是靶向治疗以争取长期生机,还是接受放疗缓解骨转移的姑息性疗法?“不能一概而论,应一人一策,多学科讨论。”近日,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门诊来了一位千里寻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李先生,陈海泉教授临时召集多学科团队樊旼教授、吴向华教授组织多学科讨论。李先生医院做了“左下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组合拳”让他一度自信满满,“这么多抗癌‘武器’轮番上阵,再顽强的癌细胞恐怕也扛不住吧!”每隔三个月,他会在当地随访。今年4月,医院复查PET-CT提示:左侧胸膜多发转移,右侧髂骨溶骨性转移。一听到“转移”,李先生瞬间懵了。医院,不同的治疗方案,更让困惑,找到医院,希望寻求一个最佳方案。李先生看到当时上海疫情形势,医院向陈海泉教授团队咨询。“五一”后,上海的疫情趋于平稳,他带上所有病史资料,来沪寻医。“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吃得下、睡得着。”李先生还有些疑惑,会不会检查结果搞错了?“手术是不可能了,内科治疗是可以考虑的。”医院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的陈海泉教授,第一时间拨通了多学科团队中胸部肿瘤内科吴向华教授和放射治疗中心樊旼教授“我这里有个患者,需要你们一起过来讨论一下治疗方案。”吴向华教授和樊旼教授来到诊室,原本的胸外科诊室“秒变”多学科讨论会。李先生肺癌骨转移后,究竟是靶向治疗以争取长期生机,还是接受放疗缓解骨转移的姑息性疗法更好?讨论聚集这一问题展开。三位教授翻阅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最近的检查结果后,对患者进行了详细问诊和体格检查,当得知患者身体情况尚好、且没有明显骨转移伴随的疼痛、肿块等症状,考虑到转移病灶所在位置和大小,建议放疗可以暂缓,先考虑是否有化疗和靶向治疗的可能。病理报告提示患者KRASG12C基因突变。当前正好有一个适合该病人的靶向药物索托拉西布上市!“从现有文献看,对于接受过免疫治疗或化疗后出现进展的携带KRAS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总体客观缓解率为37%,疾病控制率达到81%;58%的患者持续缓解大于等于6个月,相较于传统化疗,效果更好。”专家还提醒患者,对出现的骨转移情况也要密切随访,并决定在靶向药物索托拉西布之外,加上骨改良药物地舒单抗的综合治疗方案。15分钟,一个方案,让李先生有了方向,“谢谢你们,这次上海来得值。”作者:唐闻佳王懿辉编辑:姜澎责任编辑:樊丽萍*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