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淋巴水肿 > 疾病症状

血痢黑痢,猪密螺旋体痢疾的防治措施

免责申明:本   病原体是猪痢疾密螺旋体。为革兰氏阴性,长6-8.5微米,宽0.32-0.38微米,多为4-6个疏螺弯曲,两端尖锐,形如双雁翼状。新鲜的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活泼的蛇状运动。苯胺染料或姬姆萨液着色良好,但组织切片以镀银染色更好。   本菌为厌氧螺旋体,但对氧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菌体在空气中暴露10小时以内一般不会死亡(28-30℃环境中),最适生长温度为37-42度   本菌在含有牛、马、绵羊及兔等血液培养基上产生明显的R型溶血。在R溶血区内,不见菌落,有时可见云雾状表面生长或针尖状透明菌落。生化反应不活泼,仅能分解少数糖类,如对葡萄糖和麦芽糖,只能产生少量的醋酸、丁酸、等,猪痢疾密螺旋体在粪便中5℃存活61天,25℃7天,在土壤中18天;纯培养在厌氧条件下4-10℃最少存活天,-80℃10年以上。本菌对一般消毒药及高温、氧、干燥等敏感。   本菌可产生溶血素。从本菌热酚水相提取物中获得两种抗原成分。一种为蛋白质(酚层中),在琼扩试验中,能与所有的猪痢疾密螺旋体抗体发生反应,为种特异性抗原;另一种为脂多糖(水层中),用琼扩方法可将该菌分为4个血清型,为型特异性抗原。诊断要点流行特点: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恢复猪的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很长(可达70天以上)。这些猪经常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运输工具而传播,经消化道感染。不少国家报道,本病的暴发,多数是由于引进带菌的种猪所致。据调查,人工感染小鼠能排菌天,大鼠排菌2天,狗排菌13天,燕八哥排菌8小时,并从病猪场的野鼠中分离出猪痢疾密螺旋体,由此可见上述动物也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和传播者。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7-12周龄的幼猪发生最多,其他动物无感染发病的报道。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流行过程缓慢,同舍内的猪逐渐出现症状,而不是一起发病。在流行初期,多取最急性或急性经过,病死率最高。随后,以亚急性和慢性为主,长年持续不断地发生,病死率逐渐降低。饲养管理不良,饲料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等,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经短期治疗的猪,停药3-4周后,又可复发。在急性期经化学治疗的猪,可能不产生免疫应答,可以再感染。一般认为幼猪的发病率约75%,病死率约5%一25%。   临床症状潜伏期随个体及猪群不同而有差异,大致是3天至2个月左右,自然感染10-14天,人工感染3-21天。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最急性型往往于数小时内死亡,甚至见不到腹泻症状,这种病例不常见。急性型病例开始排黄色至灰色的软便,减食,体温升至40-40.5度,数小时或数天之后,排出的粪便含有大量粘液和血丝。随着腹泻的发展,粪便变成水样,含有血液、粘液和白色粘性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碎片,病猪拱背,有时踢腹,表现腹痛症状。由于长期的腹泻,导致脱水、口渴病猪憔悴、衰弱、瘦削,最后死亡。病程的长短相差很大,由数小时到数周。亚急性和慢性型病例,症状较轻,粪便中含有较多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血液较少,病期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迟滞。哺乳仔猪通常不发病,或仅有卡他性肠炎症状,而无出血。   血液学检查,血液变化一般不明显。少数严重病例,白细胞数增加,中性粒细胞左移,失水严重者血液浓缩,大肠出血严重者可发生贫血,血液中的钠、氯和二氧化碳水平降低,有明显的代射性酸中毒。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局限于大肠(结肠、盲肠、直肠)。炎症的程度及病变的轻重差异很大。最急性和急性病例为卡他性出血性大肠炎,病变肠段肿胀,粘膜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病例,出现坏死性炎症。粘膜表面见有点状坏死和黄色或灰色伪膜,坏死常限于粘膜表面,一般不发生像猪瘟或仔猪副伤寒那样的深层坏死,肠内容物混有多量粘液和坏死组织碎片,血液相对减少。结肠袢顶部的病变比其他部分显著。大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充血。小肠和小肠系膜淋巴常不受侵害,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监测与诊断因本病具有特征性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在排除类症的前提下,较易作出初步诊断。如果取急性病猪粪便,抹片染色或暗视野镜检,见其中猪痢疾密螺旋体样微生物达3-5条/视野,虽然健康猪粪便中也可能存有非致病性密螺旋体,但数量很少,在没有分离培养条件时,可以作为定性诊断依据。由于急性后期,慢性、隐性及用药后的病例,粪便中病原体数量大大减少,所以这种方法对这些病例往往失去价值。病原体分离培养和鉴定,是确诊本病最可靠的方法   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被动溶血试验、圆片生长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其中有实用价值的是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及凝集试验(包括玻片快速凝集及微量凝集试验等),主要用于猪群检疫,可作为综合诊断中的一项指标。类症鉴别   (1)沙门氏菌病:为败血症变化,在实质器官和淋巴结有出血或坏死,小肠内可发现粘膜病变,肠道深在性溃疡,都是沙门氏菌病的重要特点。确诊应根据大肠内有无猪痢疾密螺旋体,以及从实质器官中分离出沙门氏菌来确定病性。   (2)猪肠腺瘤(增生性肠炎):本病病变主要见于小肠,确诊在于增生性肠炎病变特点。   另外,还应注意与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鞭虫、胃溃疡及其他胃肠出血和下痢病的区别。控制措施   没有本病历史的猪群防止本病的侵入,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引进种猪,实行隔离检疫,特别注意不到集散市场购买猪苗,平时加强卫生管理和防疫消毒工作。   当发现本病时,可根据情况进行隔离消毒。采用药物进行防治,在病猪舍全群实行治疗量的药物处理,无病猪舍实行药物预防。但药物防治只能做到减少发病和死亡,难以彻底消灭。要根治本病可考虑培养无特定病原猪,建立健康猪群,逐步清除原有猪群,将本病彻底消灭。   猪痢疾的治疗药物有多种,下列药物均有一定效果:痢菌净按0.5%水溶液0.5毫升/千克体重,作肌肉注射;或2.5-5.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每天2次,连续3天为1个疗程。四环素按-克/吨饲料,连喂3-5天。硫酸新霉素克/吨饲料,连喂3-5天。下述药物按50千克体重给予,链霉素1-2克每天2次,连服2-3天,或1-2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红霉素0.5-0.7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2-3天,对剧烈下痢者还应采用补液、强心等对症治疗。(资料来源:中国种猪网)净化蓝耳圆环请用——蓝圆双清

蓝圆双清——蓝耳圆环非瘟克星

看广告,不如看疗效。

千好万好,不如用过的客户说好!

客户猪瘟清反馈猪场阳性使用猪瘟清后全部转阴

1、替代蓝耳疫苗,净化蓝耳,净化母猪

2、解决呼吸道反复发作,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犬坐、腹式呼吸

3、解决副猪、胸膜肺炎治疗不佳

4、解决猪场猪瘟问题

5、解决哺乳期、保育期,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问题

6、解决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等

7、解决母猪亚健康,泪斑、便秘、死皮等

8、解决母猪返情率高、屡配不孕

9、解决母猪无名高热、产前产后不食

猪场用蓝圆双清,轻松把钱赚,收益翻一翻

解决猪场三大问题:

1、呼吸道综合症:咳嗽、喘气、呼吸困难、犬坐、腹式呼吸

2、繁殖障碍综合症:流产、死胎、弱仔、返情、屡配不孕、产程延长等。

3、断奶综合症:保育期高死亡、发育不良、生长速度缓慢

1、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蓝耳病)

①妊娠母猪体温升高(40-42℃)厌食、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耳尖发干,怀孕前期以流产为主,后期以早产或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

②出生弱仔或无效仔偏多,体制虛弱,不会吃奶,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有些仔猪的耳尖、尾巴、乳猪及腹股沟淋巴结发蓝

③育肥猪呼吸困难,咳嗽,个别猪出现两耳发蓝,皮肤发紫、腹泻、呕吐,眼脸水肿

2、猪圆环病毒病、流感病毒病、口蹄疱疹、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及温和性猪瘟等病毒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3、作为育肥猪免疫增强剂,适用于免疫不全引起的慢性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强心排毒,消热解毒、增强免疫功效

4、对仔猪可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促进增重,大大提高成活率

年养猪路上除了价格对养户的影响外,最可怕的莫属非瘟。时下,非洲猪瘟疫情仍在我国蔓延,“该病对养猪业威胁巨大,是世界范围内危害养猪业的头号杀手。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很高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极高!

非洲猪瘟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对谁网开一面,防非,态度决定高度,行动决定未来,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提醒各位养户一定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zrgr.com/lbszzz/12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