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淋巴水肿 > 疾病饮食

生理学:微循环

生理学:微循环

年第7题生理学A型题

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

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

题目解析

在一定时间内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同一时间内不同微血管中的流速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发生每分钟约5~10次交替性的收缩和舒张,称为血管舒缩运动。

微循环的开启和关闭由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其收缩和舒张受局部代谢产物积聚的浓度控制,包括低氧、CO2、H+、腺苷、ATP、K+等。

当局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时,微循环关闭,代谢产物局部积聚量升高,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的聚集和氧分压降低又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微循环开放,代谢产物被血液带走,氧分压恢复,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开始收缩,微循环关闭,如此周而复始。  

本题答案

C

考点讲解

一、微循环

1.微循环定义

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组成。机体各部分结构、功能的不同,导致各部分微循环的组成也不相同。

2.微循环总闸门

微动脉有完整的平滑肌,收缩和舒张控制着微循环的血量,有「总闸门」作用,微动脉是血压降落最大的血管,是血流阻力最大的血管,同时对调节器官血流量起主要作用。

3.微循环分闸门

真毛细血管起始端有1~2个平滑肌细胞,形成环状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决定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起「分闸门」作用。

4.真毛细血管

真毛细血管没有平滑肌,内皮细胞之间连接有空隙,毛细血管数量多,有效交换面积大,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5.微循环后闸门

较大的微静脉有平滑肌,属于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起「后闸门」作用。其舒缩活动可影响体液交换和静脉回心血量。

6.微循环的血流通路

7.微循环血流动力学

在一定时间内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同一时间内不同微血管中的流速是不一样的,原因就是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发生每分钟约5~10次交替性的收缩和舒张,称为血管舒缩运动。

微循环的开启和关闭由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其收缩和舒张受局部代谢产物积聚的浓度控制,包括低氧、CO2、H+、腺苷、ATP、K+等。

当局部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时,微循环关闭,代谢产物局部积聚量升高,氧分压降低;代谢产物的聚集和氧分压降低又使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微循环开放,代谢产物被血液带走,氧分压恢复,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又开始收缩,微循环关闭,如此周而复始。

8.微循环的物质交换方式

(1)扩散和吞饮

扩散是最主要的物质交换方式,指的液体中溶质分子的热运动,利用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扩散,从浓度高到浓度低;吞饮是针对大分子,如血浆蛋白。

(2)滤过和重吸收

滤过是指在毛细血管壁两侧静水压和胶体渗透压的作用下,物质从毛细血管内到毛细血管外,机制主要是水分子和小分子物质,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细血管静水压高的一侧移向低的一侧,水从毛细血管渗透压低的一侧到高的一侧;重吸收与滤过定义相反,机制相同。

9.微循环的生理作用

机体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的场所,维持组织和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态。

二、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1.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的。决定组织液生成量的是有效滤过压EEP。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2.总的来说,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约0.5%~2%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到组织间隙,约有90%的滤出液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其余10%(包括滤过的白蛋白分子)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3.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

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的差值,是促进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右心衰引起体循环静脉压升高,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可引起全身水肿。

(2)有效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的差值。是限制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发生肝病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增大而发生水肿。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多发生水肿,如过敏。

(4)淋巴回流

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约10%需经淋巴系统回流,淋巴回流受阻,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就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形成淋巴水肿。

三、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1.淋巴系统

由淋巴管、淋巴结、脾、和胸腺等组成。淋巴管收集全身的淋巴液,最后经右淋巴导管和胸导管流入静脉。其生理意义在与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体液平衡,还具有防御和免疫作用。

2.淋巴液生成和回流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每小时约有mL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来自右侧头颈部、右臂、右胸部约有20mL淋巴液由右淋巴导管导入静脉,其余mL淋巴液通过胸导管导入静脉。人体每天大约有2~4L淋巴液生成,大致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3.组织液和毛细淋巴管内淋巴液之间的压力差是促进组织液进入淋巴管的动力。

4.淋巴回流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回到血液的唯一途径,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脂肪的吸收其重要作用。









































白殿疯病传染吗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bzrgr.com/lbszys/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