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宫颈癌术后放疗后容易出现淋巴水肿
宫颈癌在全世界女性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列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年全世界约有50万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有近10万,约占总数的1/5。中国每年约有3-5万女性死于宫颈癌,死亡率约30%-50%。下肢淋巴水肿是宫颈癌术后或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约有1.2%-49%的宫颈癌术后或放疗后患者会发生下肢淋巴水肿。
为什么宫颈癌术后或放疗后容易出现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呢?
1.手术
手术是下肢淋巴水肿的诱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宫颈癌手术都会导致下肢淋巴水肿。根据国外报道,根治子宫切除术和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是导致下肢淋巴水肿的关键因素。因根治子宫切除术和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会使盆腔组织切除范围广,对盆腔脏器的血供、神经支配、淋巴及静脉回流影响较大,盆腔淋巴结清扫后结扎淋巴管及盆腔小静脉断端,致使淋巴液和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下肢淋巴水肿。
2.单纯放疗
放射治疗是妇科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瘤灶周围正常细胞,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淋巴水肿。据统计,宫颈癌单纯放疗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未放疗患者的3倍,大部分发生于放疗后第1年,之后逐渐下降。且放疗剂量越大,下肢淋巴水肿发病率越高:随着49Gy、50Gy、59Gy放射剂量的增加,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7.5%、11.0%、25.2%。放疗时间越早、范围越广也会增加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
3.术后放疗
据统计,手术联合放疗的淋巴水肿发生率是单纯手术的一倍。本学堂《肿瘤术后或放疗后有多少患者会发生淋巴水肿》文章中曾提到术后放疗与单独手术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4.4%和16.1%。因为术后放射线照射会使盆腔毛细淋巴管及小淋巴管管腔闭塞,大淋巴管管腔狭窄,淋巴结萎缩,周围组织纤维化,加重淋巴回流通路和侧支循环损伤,从而更容易导致下肢淋巴水肿。
4.感染
因手术后伤口处理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感染,都会进一步破坏淋巴回流通路。致病菌一方面直接侵入淋巴管,淋巴管吞噬致病菌,淋巴管本身产生炎症反应,阻碍淋巴流通;另一方面引起继发性感染,导致下肢淋巴水肿。致病菌以A群β型溶血型链球菌最多见,葡萄球菌次之。感染会导致淋巴水肿,而淋巴水肿又会并发蜂窝组织炎和淋巴管炎,导致淋巴管内栓塞、瘢痕收缩、加重水肿,水肿又再次助长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5.缺乏下肢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常因恐惧及疼痛延迟下肢功能锻炼,阻碍静脉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如果术后能及早的、适当的进行下肢功能康复锻炼,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反之,则淋巴管再生迟缓,水肿容易发生。
有学者调查宫颈癌患者术后是否进行规律运动锻炼、持续站立时间等生活方式发现:规律运动锻炼可减少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而长时间持续站立更容易导致下肢淋巴水肿。可见,规律运动能有效促进淋巴系统功能的恢复,而长时间持续站立会增加下肢淋巴负荷,不利于淋巴液回流。
6.年龄
年龄也是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大于或等于60岁和小于60岁宫颈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2.4%。考虑随年龄的增长,淋巴管-静脉吻合网逐渐减少,淋巴回流能力随之下降。同时,缺损的淋巴结及淋巴管修复能力减弱,易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7.肥胖
宫颈癌术后患者中肥胖者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更高。超重(BMI≥25)和肥胖(BMI≥30)也是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相对于BMI<25的患者,BMI≥25的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风险相对增高。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坏死,脂肪对淋巴管的压迫更多,易出现伤口感染,不仅阻塞淋巴管,影响淋巴液的吸收,而且不利于淋巴管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北京哪家医院皮肤科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