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误诊低效乳腺癌检测有哪些新思路
导读:乳腺癌是影响女性健康的一大威胁,全球每年死于乳腺癌的患者众多,而传统的乳腺X光图片因误诊率高、效率低已难以激起业内的使用热情,而众多在路上的新技术为乳腺癌检测提供了更多可能。
告别误诊低效乳腺癌检测有哪些新思路?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恐怖杀手之一。此前在该疾病的筛查上,医生们多数采用乳腺X光图片的检验方法,但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乳腺活组织检查来辅助,这就为女性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而一组更残酷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乳腺X光图片检验或许应该成为历史,我们需要新技术来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来自美国疾控中心(CDC)和癌症协会的数据显示,每年美国大约有万人接受乳腺X光图片监测,但其中差不多有一半都有“假阳性”嫌疑。这就造成了大量女性为了求安心接受乳腺活组织检查(每年万人左右),而其中20%的女性根本就没病。 那目前有哪些新设备或者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的检测乳腺癌,同时让患者承受更少的痛苦?别说,还真有,特别是近两年来,生物医药领域快速发展,各种针对乳腺癌检测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虽然目前我们病没有根治乳腺癌的条件,然而早发现早治疗还是可以通过这些技术方法实现的。 MRI成像技术 MRI是比较先进的乳腺癌诊断方法,对于判断肿块的形态、跟周围组织关系、血流供应效果比较好,各种研究都指出磁共振成像在检测BRCA突变携带者的早期乳腺癌中比乳房X线照片和/或乳腺超声检查的敏感性更高。研究提示,MRI在检测乳腺癌的能力上优于乳房X线照片,但乳房X线照片能发现一些不能被MRI检测到的乳腺癌,特别是伴有微钙化的导管原位癌。 基因检测 年5月14日,好莱坞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向社会公布了她的乳腺癌诊治经历,让公众对乳腺癌易感基因引发 目前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主要是检测BRCA1/2这两个基因的突变情况,该检测项目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通过目标基因筛选,针对BRCA1和BRCA2基因进行深度测序分析,检测全面完整,灵敏度高,假阴性少。并根据ASHG(AmericanSocietyofHumanGenetics)的评估标准对检测到的突变进行分类,报道相关恶性突变的存在,结果准确可靠,这将改变乳腺癌的诊断和预防策略,大大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基于物理光声学原理的PAMmography 年7月,来自荷兰屯特大学(theUniversityofTwente)的研究者开发出基于物理光声学原理的乳腺癌检测技术PAMmography,它可以利用短脉冲光来发挥作用,而短脉冲光可以在血管密度较高的地方产生超声波,比如在恶性肿瘤患处附近。 早在15年前研究人员就开始开发检测乳腺癌的新方法了,此研究基于此前名为PAM的原型,可以在实践中揭示乳腺肿瘤的存在。 研究者将PAMmography同MRI成像技术进行了对比,同时还比较了患者机体肿瘤被移除后显微成像的变化情况;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肿瘤的表现形式,相比MRI成像技术而言PAMmography技术得分最高,而且其可以用于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去;利用PAMmography进行检测相对便宜,检测无痛,也并不需要对比染色,从原则上来讲这种技术可以准确对乳腺肿瘤进行检测,其在患者胡里奥期间进行诊断、检测、监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于年轻乳腺癌患者尤为重要。 乳腺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 年8月,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乳腺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简称乳腺PET)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颁发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准进入市场销售及临床应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技术可以在肿瘤的“代谢异常”阶段检测到其存在并以图像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比结构成像更早地发现肿瘤,达到早确诊、早治疗的目的。由于在癌变过程中乳腺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往往要早于乳腺组织结构的改变,所以与钼靶、超声、CT、核磁等临床现有乳腺结构成像设备检查得到的结构信息相比,使用乳腺PET检查得到的功能信息更有利于实现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 传统检测手段一般要等到乳腺组织结构改变才能发现,这时基本是乳腺癌的中后期,乳腺PET可以将这个诊断提前至少半年,甚至可以提前1至2年。该系统采用了符合东方女性特点的乳腺专用环形探测器的巧妙设计,灵敏度高,图像分辨率高,对乳腺癌早期微小病灶的检测能力大幅提高。设备拥有多项技术创新及突破,系统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光学扫描仪 年10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手持光学扫描仪器,有潜力实现乳腺肿瘤实时成像。该仪器使用了一种近红外激光二级光源来生成乳腺组织图像。其先进之处在于能够更好地贴合乳房的形状,而且能够为传统技术很难成像的胸腔壁区域成像。 这种仪器通过映射光线的吸收来对组织成像,因为光线可以随着血红蛋白的浓度有所改变,血红蛋白含量高的区域可能表明此处有因肿瘤引起的更高血流量。这种光学分析方法在无电离辐射剂量和成像组织密度较少的钼钯摄影方面有很多好处。研究者望这种实时乳腺组织成像仪能最终用于为患者定期检查。 液态活检技术 年11月,英国癌症学会和NHS基金会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相当灵敏的血液测试,可以用于乳腺癌患者的激素治疗,并经研究证实该种血液诊断可以用于指导更加深层次的治疗。该方法可以对乳腺癌标志物进行早期诊断,尤其是衡量乳腺癌雌激素水平的(ER)-阳性乳腺癌的诊断。 研究人员对名女性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液样本并设置三个独立组患者进行结果验证,并采用数字PCR技术进行检测,发现转移性乳腺癌肿瘤中的ESR1基因容易出现基因突变,尤其是在当女性接受激素治疗后,一旦ESR1基因突变,突变的癌细胞将在体内成倍增加。而液态活检技术通过诊断预警,可以开发出ESR1突变的临床试验药物,帮助治疗乳腺癌晚期患者。 荧光示踪技术 日益凸显的发病率以及不断增强的女性保护意识,对前期医疗诊断的“质”和“量”上都逐渐显示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种健康安全的方法——荧光法示踪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通过使用具备荧光法示踪技术的滨松PDE(红外荧光定位观察相机,PhotodynamicEye)对淋巴结进行荧光显影定位,可辅助大夫快速准确地实施手术。同时还可避免上肢淋巴水肿的并发症。其中,大孔径的荧光相机则具更大优势,可探得更微弱的荧光信号,将淋巴管和淋巴结清晰成像出来。这样的荧光法示踪技术,也于年作为标准术式,被写入了日本乳腺癌诊治指南。 人工智能系统 年7月,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BIDMC)与哈佛医学院合作研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它可以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他们采用的方法类似于平时将人工智能用到语言、图像等识别的方法。就是给这套人工智能系统输入的病理片子,让它去识别片子中哪些部分有癌细胞,哪些部分是健康区域。这些片子被分成两个部分,其中张用于深度学习训练,张用于测试。为了减少运算时间,研究人员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分析病理片中最有可能包含癌细胞转移的区域。首先他们优化了原来的病理图,利用算法将原片中的细胞组织区域突出出来,去掉空白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健康病理图与病变图比对,训练机器识别病变区域和健康区域,之后通过热点图的方式将病变区域标识出来。通过这个方法,目前它的准确率能达到92%。 年9月,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款AI软件,在解析乳腺X光图片时比普通医生快上30倍,其准确率更是高达99%。研究结果显示,这款AI软件可以直观的将X光图转译成诊断信息,方便医生快速对病人病情作出判断,以免耽误病情。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作为最容易被早期检出的癌症,如果女性做好定期体检,在众多技术的助力下,乳腺癌将无处可藏。未来,对乳腺癌的诊疗必然步入个性化诊疗方向,那么快速、准确、有针对性的技术显然会更受青睐,而在众多技术争艳的今天,未来治疗乳腺癌的选择会花落独家还是多项技术共同发力?从当前各种疾病的诊疗情况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熟悉的基因检测技术、液体活检技术、荧光成像技术等有效结合起来共同迎战乳腺癌时,我们离战胜乳腺癌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