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淋巴水肿 > 疾病诊断

脾虚更可怕,虚不虚看嘴就知道

脾虚,病证名。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导读

①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食不消化、腹痛、肠鸣、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以健脾为大法。

②同脾气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目录

⊙概述

⊙一、病因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施治

健脾食品巧运化01class中医称的脾与西医解剖描述的脾脏不同,中医的脾包含了脾胃消化、吸收、传输营养物质和水分、血液等诸多与生理功能有关的概念,故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靠脾健运,机体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盈,才能元气充沛,血得统摄,痰湿不留。02class中医养生精华萃取生、长、壮、老、已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健康长寿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望,养生保健是永恒的主题和社会的热点。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许多养生长寿的宝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学吸收了儒、道、佛各家养生思想的精华,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医养生学。众所周知,先天禀赋(遗传因素)对寿命极限的影响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但后天养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孙思邈在《摄生咏》中记载:“寿天休言命,修行在本人,时时遵此理,平地可朝真”。就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给健康带来的不利因素,要有目的地进行养生保健,以获得健康长寿。03class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主要意思是说人和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风、寒、暑、热等一切变化都会对人的生理和病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养生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阴阳四时是万物的根本。《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季节的变化影响着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的运行。《内经》说:“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又说:“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春夏阳气发泄,气血易趋向于表,故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里,则皮肤致密,少汗多溺。与此同时四季变化与疾病发生也密切相关,如春季多温病,夏季多暑热,长夏多湿热,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证。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就是说善养生者要顺应四季调节起居,增减衣物,调摄饮食以适应其变化。如著名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04class顾护脾胃食养为先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是运化水谷、吸收精微的重要场所,食物是供给人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因此养生保健要调理饮食顾护脾胃。如果饮食不当,就会损伤脾胃,导致疾病。早在《素问?脏器法时论》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五谷为养”,是指五谷作为人体赖以生存的主食;“五畜为益”,是指五畜有益于五脏精气的化生;“五菜为充”、“五果为助”,是说蔬菜果品对五脏精气有充养和辅助作用,并告诫人们“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保其正色”做到膳食营养均衡。另外食养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脱离中医辨证用膳思想的指导。因为人的体质有强弱,正气有虚实、病性有寒热之不同,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选择,如体质偏于阴虚内热的人,平素五心烦热、性情急躁,口干夜甚,体形消瘦者,应当常吃一些甘寒、咸寒类养阴清热的食物,如梨、甘蔗、香蕉、银耳、山药、海参等,忌食或少食葱、姜、辣椒、韭菜、香椿等辛温之品;若偏于体质阳虚内寒的人,平素手足不温、腰寒肢冷、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者,可以经常吃一些甘温的食物,如糯米、桂圆、栗子、韭菜、鸡肉、羊肉、狗肉等。

健康小贴士

我们最常说的就是脾虚,可是很多人对脾虚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脾虚不能够实际感受到,脾虚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的。脾虚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入侵,同时影响人体的阳气,阳气决定人的寿命。所以,脾虚让你的寿命缩短。其实脾虚可以从人的嘴巴和其他地方发现,只要好好看看这些地方,就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我们今天就一同看一下为什么脾虚折寿?怎么看脾虚?

01class脾虚是个啥

很多人连脾虚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谈脾虚,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脾虚。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脾虚是什么?中西医对脾虚的看法。

中医脾虚:在中医理论中脾虚泛指是脾气虚损造成的一系列身体脏器失调的多种生理现象。脾虚包含运化失常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水液失于布散导致体湿痰多,甚至是出现败血症。肾有先天之本的说法,而脾则是后天这本,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虚不宜小看。

西医脾:在西医中脾只是作为人体的一个脏器,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占有全身的1/4的淋巴组织,脾脏中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所以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免疫器官同时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由此看见脾对人体的重要性。

02class脾虚会肥胖

现在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在追求好身材,想瘦一点,因为瘦一些会更美,瘦一些会更健康。但是很多很会出现越减越肥,而且刚到夏季还没开始减肥就发胖了,这些其实都是脾虚造的。首先,脾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食物的能力过多的积存在体内出现肥胖。肥胖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增加心脏负担,人会因为肥胖引起的疾病早早衰亡。

其次,脾虚导致肌肉松软不再紧致,肺部就会出现“游泳圈”,突然发现自己肚子上揉越来越多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03class脾虚成为“黄脸婆”

脾虚不仅仅会导致肥胖,也会有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往往这一类人不能负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

04class脾虚怕冷又怕热

脾虚不仅仅会导致肥胖,也会有很多“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这些人往往因为脾虚导致食物无法运化,出现体弱乏力,精神不振,血虚,面色蜡黄或苍白。往往这一类人不能负重,抵抗力差,因其他疾病导致死亡。

05class脾虚怕冷又怕热

中医中的虚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则怕冷,阴虚则怕热。脾虚会导致气阴双虚,出现冬季即使是生病也还是手脚发热,喜冷。而夏季很容易中暑,常年处于低血压状态,每天精神不足,浑浑噩噩。

脾虚拉肚子、月经量多

拉肚子是脾虚最典型的的症状,主要由于脾阳虚,造成食物无法运化,湿气入侵,大便溏稀。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不统血,导致血液不安正常的血管运行,出现慢性出血,月经量过多和其他的一些脾虚症状。

没有脾脏会怎么样

脾是最大的免疫系统,但是因为脾脏很娇弱容易受损。往往很多疾病和外伤会导致脾脏被割除。多数人认为脾脏不是人体主要脏器,不会有太多影响,但是存在必合理,如果失去脾脏必然会导致很多免疫问题。免疫系统肯定回不到原来的水平,人也会容易生病,癌症细胞容易入侵,失去脾脏多数会早早衰亡。

脾虚哪里看

01class从口看脾虚

脾开窍于口,所以人的胃口和脾息息相关,而且在中医理论口与脾的功能和是统一协调的。所以脾的功能可以从口反应出来。脾气强则食欲旺盛,想吃东西。在《灵枢·脉度》中提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所以脾虚则无味,脾热则会出现口中甘甜,脾气失调才会出现口腻。口苦等现象。脾气充足才能够知道辨别五谷的味道。

所以,脾虚不虚从口能分辨出来,如果口中出现异味,多为脾失调造成。

从唇四白看脾

脾其华在唇四白,首先,我们要知道四白是什么地方。唇四白中的四不是指数字,而是指四方的意思。白,因为正常嘴周围的皮肤是白色的。所以唇四白指的是嘴巴周围的皮肤。

a.唇肿

  在《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胃中有火则上行于唇,胃有火,则脾必受灼。所以,唇肿也是脾胃出现问题了。

b.生疮

  脾失去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佳,湿阻中焦,导致口角生疮。这是典型的脾虚湿阻的表现。而反复的口角生疮,则是因为脾胃阴虚造成,而且疮多发于唇部、舌头、口腔两侧和上颚。

c.唇炎

  嘴唇总是脱皮,干裂。这是由于脾胃积热上冲,而外受风邪侵袭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季我们的嘴唇总是干痛。

d.嘴唇无光

  脾气足则唇色红润有光泽,弹性好。而当口唇淡白无光则表示脾虚气亏。

e.嘴边黑

  唇四白,也就是嘴边,嘴边黑是典型的脾虚湿盛的表现,脾虚导致身体怠倦,湿气入侵厉害。

3.从其他方面看脾虚

a.呕吐

  脾虚导致胃纳不佳,食物难以克化,脘腹胀满,胃气体上逆,导致呕吐。所以,当出现饮食稍微不注意就呕吐,病情经常消化不良多数为脾虚造成。

b.多口水

  我们经常发现小孩子会流口水,但是不是所有小孩都有这种症状。这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够很好的布散津液,导致口水多向外流。所以发现你的孩子经常流口水,如果没有在出牙期,可能是脾虚,脾气不足造成。

c.胖舌头

  胖舌头是夏季脾胃虚弱,导致体内湿气太重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饮食造成,饮食主要太冷、太杂和食物不健康。当然还和居住环境太湿造成。

  结语:我们天天讲脾胃虚弱,却不知道脾胃到底有什么伤害。从上文中我们知道,脾虚本身虽然不会导致我们身体出现大病,但是脾胃虚弱会导致免疫力虚弱,导致其他疾病的入侵,从而缩短我们的寿命。而脾虚在我们嘴上有很多的表现,我们想要知道虚不虚,只要对镜子看看嘴巴就能了解我们的脾脏处于什么状态中。

01class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预防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补脾的食谱 

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红枣(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鸡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兔肉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猪肚(猪胃)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牛肚(牛百叶)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羊肚(羊胃)味甘、性温。作用:补虚弱、益脾胃。宜于形体瘦弱、脾胃虚寒。   

牛肉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中气下陷,慢性泄泻。   

桂鱼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血。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虚寒证、寒湿证忌食。   

泥鳅味甘、性平,归脾、肺经。作用:补中益气,利水祛湿。宜于中气不足、泄泻、脱肛。   

粳米(大米、硬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宜于中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呕吐、泄泻。   

籼米味甘、性温,归肺、脾、心经。作用:补脾胃,养五脏。宜于脾虚湿盛腹泻。热证、湿热证、阴虚证忌食。   

糯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作用,补中益气,补肺敛汗。宜于脾虚腹泻,近代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粘滞难化,食积证、气滞证、湿证、脾虚胃弱及消化不良者忌食。   

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作用,健脾化湿,清暑和中。宜于脾虚湿盛,食少便稀,暑湿吐泻。气滞腹胀者忌食。   

豇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作用:健脾,补肾。宜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气滞证和便秘者忌食。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作用:补脾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宜于脾胃虚弱胃痛,津亏肠燥便秘,近代用于消化性溃疡。湿证、湿热证、胃胀腹胀、呕吐、便稀者忌食;不宜与葱、莴苣同食。

03class

检查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鉴别诊断

1、脾虚呕吐   

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   

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   

健脾和胃止呕。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   

健脾渗湿止泻。

参苓白术散化裁。

3、脾虚水肿   

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   

温脾利水消肿。   

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   

健脾益气摄血。   

归脾汤加减。   

5、脾虚带下   

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   

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   

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带汤,或用白扁豆20克,向日葵瓤25克,水煎服。   

6、脾虚经闭   

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   

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   

补脾胃、养气血。   

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7、脾虚多涎   

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   

《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   

补益脾气。

补中益气汤加减。   

8、脾虚生风   

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   

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   

补脾祛风。   

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或归脾汤加羌活、钩藤。   

9、脾虚如球   

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   

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眼部五轮理论:脾属土曰肉轮,为上下胞睑,脾在此指胞睑。   

以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   

神效黄芪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04class

怡情养性以德养生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其中怒、喜、悲、思、恐又称为五志。五志与五脏关系密切,情志的异常变化常常可累及脏腑功能,使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的就是情志致病。古人将其情志的相互制约运用于养生之中,如“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这些理论对于情志调节、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善养生者,要注意调摄情志,做到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事淡然,失意之事坦然,艰辛曲折怡然。保持心境平衡,驾驭自己的情感,遇事不怒,七情适度,怡情养性,以德养生。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养生学家都把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本”。孔子提出“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他主张要以“仁者爱人”之心去行事,以“推己及人”之心去交往,使友善之意乐融于社会。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养德名言。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把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作为养德要诀。强调内心宁静,对外界的各种各样的诱惑无动于衷,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才有可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孙思邈所言“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求寿而自延,此养身之大旨也”。05class补肾益精延缓衰老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脏所藏的精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均取决于肾脏精气的盛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意思是说人出生以后,自七、八岁开始,由于肾中精气不断充盛,化生出一种能够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叫做“天癸”的物质,男子产生精子,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能力。当男女到三十岁左右,身体发育达到极盛时期,以后随着肾中精气由充盛逐渐转为衰退,如女子到四十九岁以后,男子到六十四岁以后则变为衰老,即所谓“肾脏衰,形体皆极”。基本指出了男女由生而壮,由壮而衰的生命过程。因此养生有人称为养肾,故有“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虚则寿夭”。

读而思

duersi

《仟脉通经络特色疗法》的治疗范围:

1.风湿骨病疼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膝关节炎,类风湿,股骨头坏死,顽固性头痛,面瘫,前列腺综合症,半身不遂,强直脊柱炎

2.代谢疾病:糖尿病,痛风,牛皮癣,白癜风,肥胖等

3.催乳,乳腺增生,满月经络排风排寒,月子病,肩颈护理,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妇科等(炎症、囊肿、结节、肌瘤)

通排补平衡疗法:绿色环保,安全可靠,没有痛苦,没有创伤,没有风险,简单易学,有立杆见影的效果!

适用于养生会馆、理疗室、按摩院、足疗店、中医门诊、老年保健、社区医疗服务、医院的理疗科室、美容院、既可自己掌握技术做传统实体店赚理疗费,又可代理公司招商开连锁店。传统,连锁店双项选择。理念超前,产品差异化。市场潜力大!是目前最佳的就业平台!一次智慧的选择,终身受益!

可嫁接

于养生会馆、理疗室、按摩院、足疗店、中医门诊、老年保健、社区医疗服务、医院的理疗科室、美容院。

相识是缘

欢迎大家了解中宝伟裕生物电经络理疗技术!

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身体健康需要生物电经络理疗技术!把我们的养生理念:一通、二排、三补、四平衡的保健养生调理技术及产品带给你身边有需要的人,让他们远离疾病,为我们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我们致力于对亚健康人群的康复工作和亚健康调理技术的推广。做一个中宝人积淀、传承、务实、创新服务大众健康为己任,诚信守法,传承中医文化,打造民族品牌,让中华瑰宝福泽万众,济世惠民是我们服务宗旨。

赞赏

长按







































如何根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zrgr.com/lbszzd/9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