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淋巴水肿 > 疾病病因

每日课堂动静脉泵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肢

作者:邓芳芳

使用单位:江苏医院

本文节选自《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第15卷第22期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在我国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患侧上肢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0%~37%,术中腋窝淋巴清扫以及术后放疗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可致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如果能积极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报告使用动静脉泵治疗患肢淋巴水肿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10月~年10月在本院行乳腺癌根治出现淋巴水肿的患者36例,男2例,女34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病程1~6年。其中根治术6例,扩大根治术5例,改良根治术20例,局部切除术5例。对36例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的患者,以肘关节的鹰嘴为界,取上、下各5cm的周径和健侧相比,以相差2cm为淋巴水肿的诊断标准。局部感染、溃疡、患肢存在血栓、瘤栓或有出血倾向作为排除标准。上肢淋巴水肿根据其程度分为3级。轻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粗3cm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常发生于手术后短期内;中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重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粗6cm以上,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使患者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本组病例中轻度水肿14例,中度水肿19例,重度水肿3例。

1.2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肢体平放。将动静脉泵加压气囊固定在患肢,接通电源,调节压力及静息旋钮,压力一般控制在60~mmHg(1mmHg=0.kPa),脉冲间隔时间设定为20S,40min/次,2次/d。如水肿较重者,应注意调整压力至患者感觉舒适为宜。静息时间的长短视病情而定。连续治疗4周。同时配合抬高患肢,并进行功能锻炼,禁止在患肢测血压、扎止血带、抽血和各种注射,避免患肢负重等。治疗结束后继续用弹力袖套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观察和记录:①1次/d观察、测量并记录患者患肢皮肤完整性、皮肤颜色;②1次/d测量记录手臂皮肤温度,采用多功能表面人体温度测定仪,测量前让患者休息5~10min,室温(22~28℃)患者取仰卧位,患肢放平,用数字温度计测量患肢温度;③1次/d测量并记录周径值:以肘关节鹰嘴为界,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软尺测量鹰嘴上、下5cm处上臂和前臂的周径,并与健侧肢体同一点周径相比。

2结果

上臂和前臂在治疗前、后周径测量值比较:经过动静泵治疗后,患侧上肢水肿明显减轻或消退,治疗1周后患者腕部周长测量值较治疗前减少(8.26±3.58)mm,肘部减少(9.67±3.54)mm,肩部减少(10.58±5.52)mm。治疗1周后患肢皮肤正常,手背动脉搏动良好。在治疗中,患者感觉舒适,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腋窝淋巴结构不复存在,阻断了上肢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淋巴液主要依靠代偿机制进行引流。若因放疗、切口感染等因素造成代偿机制受损,则更易发生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单纯皮肤护理和功能锻炼收效甚微,临床效果不理想。动静脉泵是物理疗法的一种,是一种非侵人性、无创伤的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副作用,而且可反复随时使用,采用多腔体充气囊进行波浪式充气、膨胀、放气,具有方向性、渐进性、累积的挤出作用,促进淤积的静脉轿及淋巴液的回流,加强动脉灌注,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稀释疼痛及炎症因子,促进渗出物的吸收,达到消除水肿,促进愈合,改善周围血管功能的疗效。在使用动静脉泵的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中患者感觉到受大面积挤压按摩的舒适,治疗完成后,肢体关节、肌肉均有放松、灵活感,患者乐于接受。动静脉泵治疗周期结束后,仍要用弹力袖套维持治疗,以防淋巴水肿的反弹。

由此可见,为了减少乳腺癌术后造成的淋巴水肿,是否需要改变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的手术方式,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临床的应用可以使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当患者出现了水肿后应积极给予治疗,除了加强功能锻炼外,还应做动静脉泵治疗,做到防、治相结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创新型物理因子治疗设备制造商

让科技服务于民生黑马创造健康人生

长按并识别







































你只是生了宝宝,可是你会养吗第一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推荐全省首届健康龙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zrgr.com/lbszby/1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