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淋巴水肿 > 疾病案例

脑卒中去骨瓣减压术后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动脉主干闭塞后导致该动脉供血区的脑组织软化、坏死,临床表现为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其并发脑疝的发生率为15%~20%,传统治疗死亡率高达80%~90%,幸存者多留有严重残疾。

去骨瓣减压术救治大面积脑梗死疗效确切,早期手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但术后病情复杂,易出现脑水肿、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功能恢复,所以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护理: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观察

1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大面积脑梗死后发生脑水肿压迫下丘脑体温中枢致功能紊乱,患者容易在术后12-48h内出现中枢性高热,高热会增加脑细胞代谢和脑氧耗,加重脑水肿和脑细胞损害,需采用冰袋、冰帽物理降温,将其放于头周及大血管处,经常更换放置部位,以防冻伤,如需要,可采用冰毯降温,降低患者机体新陈代谢。

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呼吸频率加快、加深,应考虑为颅内压升高,需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若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并出现休克,需检查其他脏器有无出血或损伤。

2GCS评分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如评分进行性下降,说明脑水肿加重或出血或缺血缺氧,应及时纠正和排除原因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3瞳孔变化反应病情异常,并能判断脑疝各期。每15~30min观察一次并记录瞳孔的大小、形态、光反射的变化。

体位护理

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即可抬高床头15°~30°,低斜坡卧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缓解脑水肿。每2h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发生。头偏向健侧,与仰卧位交替,骨窗向上,避免脑组织受压,头部垫脂肪垫并铺无菌巾保护。

手术部位护理

去骨瓣后的颅内组织失去颅骨的保护,极易发生危险。避免硬物及损伤性物体接触伤口,随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查看骨窗处皮肤的颜色及血运情况、脑组织膨出高度、皮肤紧张度。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骨窗反应颅内压变化,轻触去骨瓣部位感受骨窗张力。骨窗张力可分3级,Ⅰ级:触唇感,骨窗张力低;Ⅱ级:触鼻感,骨窗张力中等;Ⅲ级:触额感,骨窗张力高。

同时,检查头部引流管有无牵拉扭曲,确保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作好记录。

作好颅内压监测

持续动态ICP监测作为“早期报警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使医护人员能够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为了获得准确的监护数据,监护的零点参照点一般位于外耳道水平。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避免一切影响颅内压的因素,如躁动、吸痰、翻身、叩背等,应让患者平静下来或酌情用镇静药,以免影响监护。正常情况下,颅内压不应高于20~25mmHg,如颅内压增高持续10~15min则需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处理。

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易导致营养障碍及免疫力下降,极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能量补给,还可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术后次日行胃肠内营养,每日鼻饲量1500~1800ml。鼻饲液温度为38~40℃,做好鼻饲管护理,保持通畅,妥善固定,每4h监测胃内容物,防止误吸。如意识转清醒无吞咽困难者,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易消化食物为主。

气道管理

脑组织需氧量较大,约占全身需氧量的25%,对缺氧的耐受性很差。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居护理首位,手术后意识障碍、偏瘫、长期卧床、咳嗽无力、分泌物误吸及积聚,极易造成肺部感染,感染后缺氧加重脑水肿,因此要加强患者翻身叩背排痰,作好气道湿化。

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锻炼一方面可防止废用性萎缩,另一方面可促进反射弧的重建。术后24h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正确摆放良肢位。

心理护理

由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清醒后多留有偏瘫、失语、生活不能自理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更加关怀、照顾患者,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主动进行各种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减少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护理体会

重型额颖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护理体会

敬请广大医护同仁继续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zrgr.com/lbszal/8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